在行业低谷期,一家中医馆逆势生长
2025年4月,云杏中医馆在医保审批完成后正式营业,其营收从4月的十余万,一路攀升至8月的七十多万,并预计在年底实现正现金流。
“我们未来可能会突破100万一个月,或者到200万一个月,这是我们的期望值,也希望更快能达到。”云杏中医创始人马斌充满信心道。
今年开诊所,还能算是一门好生意吗?
从数据上看,诊所数量正持续攀升:2024年比2023年增加了约7.9万家,2023年比2022年增长近3.7万家,2022年比2021年增加了约1.1万家[1] 。
然而,表面繁荣之下却是激烈的行业竞争——不仅是众多诊所之间争夺市场,互联网医疗也在强势分流客源。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虽然诊所数量众多,但并非每家都能盈利。
在不少同行面临亏损与倒闭的出清期,杭州云杏中医馆选择入场。这份逆势开馆的底气,马斌归结于“人”与“经验”。
在行业低谷期选择入场,并非盲目乐观。
2023年全国诊所数量已达32万,中医诊所8.6万[2] 。这让马斌看到了机会:“中医诊所未来还有很大的空间。”

云杏医馆创立初期,其发展的核心资源,来源于马斌的合伙医生与医生朋友们。他们陆续将执业地点变更至云杏中医馆,构成了最初的医生团队。随着医生的入驻,他们多年来所积累的忠实用户群体也自然而然地聚集。
但想要中医馆的运营周期更长,仍有问题需要解决。马斌表示:“当下有疗效的好中医(师)总量不够,比例更低。等到总量与比例都达到比较高的水平,那么中医的真正高光时刻就会来临。”
于是云杏中医积极探索“青年中医师培养”的可能性。

学医更要懂药,青年中医培训亳州行
“比来比去比基础”
马斌是从中医爱好者一步步成长为从业者的,他认为青年医生想要在医术上提高,就要重读经典,重读最基础的内容。
他介绍道:“我们接下来可能会培训针灸,一样也会先从基础开始,在基础之上认识人体的结构,然后再去学针法,那才会更加游刃有余。”

图源:无版权网站
这样的方法实施后,刚开始很多人觉得培训过于简单,学校都学过了,听完以后才发现以前不会看的病现在会看了,原因就是以前基础没打牢,对这些症状的理解不够,解读还不到位。
“也希望青年医生把基础学扎实,站在我们的肩膀上走得更远,这是我们培养青年医生的最终的想法。”马斌坦言。
制造挑战
“我们将更多的客流量给到青年医生,他如果能接得住,就可能成为一个受患者信任的医生。”马斌介绍了一种具有挑战的成长路径。
同时,在云杏中医,青年医生还有机会挑战一些疑难杂症。比如“耳鸣”和一些“结节”类病症的研究,云杏中医已经有所突破,最近还在研究脱发问题。“如果青年医生更能接受西医语境,培训也会用中医去解读西医语境。”
奖励高、氛围好
云杏中医的青年医生培训设有奖励制度:如果学得好,第一名全额返还学费,第二名返还一半,第三名也会有不错的收益。
并且,青年中医上课的氛围比较好,主要是有一个有共同目标的群体,互相监督学习。
在经营层面,云杏中医有着精细化思维。

中医进校园系列活动——浙江大学站
线上线下打出知名度:在开业伊始,云杏中医在线下会通过大学、社区讲座、健康咨询、联合义诊等方式拓展周边社区的影响力;在线上也会在美团、小红书等平台进行宣传推广,扩大知名度。
选址与项目定位:云杏中医的选址靠近地铁、学校,兼顾停车便利性,并考虑周边社区房价与用户结构的匹配。马斌表示:“在杭州东站我们已经新开了一家中医馆,主要方便外地医生与外地患者来杭。”
在项目上,聚焦于“西医办法不多,而中医疗效明显”的领域,如中医儿科的咳嗽、鼻炎、哮喘、生长发育等项目,女性的甲状腺、乳腺结节、美容减肥等项目,老年人的耳鸣、干眼症、膝关节退行性病变等项目,形成了独特的竞争优势。
打造场景化服务: 在儿科诊区,准备的是药食同源的小零食和饮料;培训教室则定期组织中药香囊、手串等手作活动;开展“中医爱好者的入门必修课”,推广中医知识。
全员吃透医保政策:确保全体员工准确理解和遵守最新的国家及地方医保政策,避免违规。
积极向医保管理部门咨询相关政策的最新规定;
组织同行间的朋友学习和交流,特别是最新扣款项目等;
周例会和月度经营会,强调医保政策解读和执行情况;
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做到赏罚分明,执行到位。
数字化管理:马斌是ABC数字医疗云系统的资深用户。他坦言,在“大馆”和“多馆”管理中,数据是决策的重要支撑。

晨会看前一天数据,周会做环比分析。哪个医生诊量上来了,哪个推广渠道效果更好,在系统里一目了然。
系统自带的推荐二维码功能,能精准统计每位员工或每个渠道带来的客流,让激励措施有的放矢。
不同城市的医保政策有差异,但一套系统全部适配,为跨区域管理节省了大量成本。
走进云杏中医馆,会看到一面中医文化墙。周围的小学、幼儿园会定期来参观研学。

云杏中医文化墙
“‘云杏’来自‘杏林春暖’这个‘杏’。”马斌指着文化墙上的历史典故说道。
杏林春暖的故事来自三国时期的董奉,他始终坚持为病人施治不计报酬,对于贫困者赠医送药不取分文,只是他有一个特殊的要求:重病痊愈者种植五株杏树,轻症痊愈者种植一株杏树,数年后董奉的房前屋后杏树成林,董奉便用杏果换取谷物赈济贫民。
马斌表示:“云杏中医的概念就是‘杏林春暖’的故事,我们想云集杏林里面的中医名家到我们中医馆来,不管是老专家还是年轻医生都要‘用心医’,不管是精品自费药还是医保用药,都得‘用真药’。”
中医的精神,在医生心中传承,也在学生心中增强认知,让云杏中医馆的品牌形象不断深入人心。
也正是这种对中医的尊崇,让云杏中医找到了创新的路径——“中医让生活更美好”。
在经营中,云杏中医馆研究了大量的产品延伸:小朋友积食了想吃棒棒糖,那就给他山楂的棒棒糖;小朋友咳嗽想吃棒棒糖,就给他们梨膏味的棒棒糖;经常应酬喝冰啤酒,脾胃容易出问题,就把四川的汉源花椒跟啤酒放在一起,酿成花椒啤酒;针对老年人冬季易发的“老寒腿”,可以运用“九蒸九晒”的工艺,将姜汁反复浸透、晒干于棉织物里,使其能有效拔除寒湿……
当传统中医遇见现代传承,当经典理论融入生活场景,中医的“高光时刻”或许会从这些看似微小的创新中悄然萌芽。

图源:无版权网站
云杏中医馆的实践,展现了一条在激烈竞争中寻求差异化的路径。其超过1000平米的体量,意味着更高的运营门槛与更不容有失的管理压力。
云杏未来的发展成果,我们且看,且期待……但至目前我们从中也看到一个道理:想要诊所走向成功,不只在于抢占时机,更在于构建真正可持续的价值。
[1] 据《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3年/2022年/2021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算出。
[2] 《2023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除特殊标注外)
本文配图由ABC数字医疗云提供界面示例,
旨在帮助读者更直观地理解文意,供选型时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