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病历监管升级!4 大常见违规行为解析
前不久,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三部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电子病历信息使用管理的通知》:
强化对电子病历系统的监管,将电子病历信息规范使用管理情况纳入行政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绩效评价。

电子病历都检查哪些内容?诊所怎么才能做好电子病历管理?我们结合真实案例来看一看。
电子病历
常见违规要点
1.未使用电子病历系统,并上传监管平台

诊所基本标准明确要求,诊所都要安装电子病历系统,并当与备案机关所在地诊所信息化监管平台对接。
这可不是当摆设。诊所需要及时、准确地录入或上传相关信息,严禁任何理由的虚报、漏报和瞒报。
2.电子病历复制粘贴,导致记录错误

许多老师在写电子病历时,会复制粘贴病历模板或者既往病历中的内容。这样虽然方便,但也容易导致新病历出差错,带来医疗和法律风险。
复制粘贴不准确或过时的信息
病历前后内容矛盾
使用错误的病历、处方模板
因此,各位老师写完病历后,务必要及时核对是否与患者实际情况相符。
3.伪造、篡改电子病历

此前还有浙江一口腔诊所,在「打官司」时,多次凭记忆对病历进行修改、添加,存在伪造、篡改病历的行为,严重妨害正常的诉讼秩序,因此被重罚了10万。
电子病历和普通病历一样,都有真实性、准确性的严格要求。为了掩盖诊疗过错,或获取某些利益,而篡改病历、编造诊疗行为,可以说是“错上加错”,反而会加重处罚的力度。
4.疏忽权限管理,系统账号混用

账号混用和医生“匿名”行医也没区别,明显违背了病历客观、真实、准确的基本要求。更重要的是,如果产生医疗纠纷,相关责任难以认定。
这就要求诊所为每个医护人员分别开通账号,设置相应的权限。实名接诊,才可确保医生能为自己的患者负责。
电子病历
如何使用更规范?
电子病历的规范管理,离不开一个功能完善、符合国家规范的电子病历系统,确保电子病历的建立、记录、修改、使用、保存和管理的合规与安全。
AI语音病历,快速完成标准病历
针对减少病历不全、未及时填写的情况,诊所可启用「AI语音病历」的功能,实时记录医患对话,智能识别生成标准病历,医生一键采纳即可。
医生问诊完,病历也同时写好了,省事还省力。

自动上传病历至监管平台
每天的门诊统筹、慢特病治疗记录,可按照监管要求自动上传,避免遗漏。

精细权限管理,操作留痕可查
诊所可为每个员工建立系统账号,并精确设置该员工的系统操作和数据查看权限。

对于敏感病历信息的修改,诊所也可通过查看操作日志了解溯源,便于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ABC电子病历系统支持全国各地卫健、医保平台免费对接。需要安装系统的老师,可扫描下方二维码,咨询并开通系统试用。




👇️点击“阅读原文”
申请系统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