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所经营

患者减少50%,传统西医内科诊所怎么破局?

一个西医诊所开了5年,就在小区附近,诊所一共4个人,2个医生2个护士,主要以常见病为主。以前门诊量一直稳定在30人左右,近两年门诊量开始下跌,现在大概15人左右。

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相信有不少西医诊所的老师都遇到了患者变少的问题,今天说2个点:
1. 西医诊所患者变少的原因
2. 西医诊所如何提升门诊量

01

患者减少一半

既有“外患”也有“内忧”


西医诊所患者变少的原因可总结为外部冲击内部老化
外部冲击:政策+竞争+患者选择
1. 公立医疗机构分流:医保门诊统筹可报销,同样的病去社区卫生服务站,离家近价格又低,而且公立医疗机构挂号更方便、管理更正规。
2. 同类诊所竞争白热化:根据统计,2024年全国诊所数量已经达到了40万,传统西医内科诊所大多以常见病诊疗为主,1条街3家诊所,去谁家好像都差不多。
3. 患者习惯改变:随着互联网诊疗普及,以及AI时代来临,对于一些常见的小毛病,患者要么选择线上诊疗平台问诊,要么直接咨询AI,大大减少了线下就诊需求。
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内部老化:项目单一+技术落后+思维陈旧
1. 诊疗项目单一:大多数西医诊所还停留在“问诊-开药-打针-输液”的服务内容上,缺乏特色专科,也缺乏疗程治疗方案,无法满足患者更深层次的健康管理需求,同时客单价也上不去。
可以反思一下,诊所接诊过的慢性病患者,有没有针对这部分群体设计治疗方案?
2. 技术手段落后:仅凭经验诊断,缺乏必要的检验检测设备支撑,难以让年轻患者、孩子家长产生科学、严谨的信任感。
举个例子,孩子发烧去三甲医院,医生会让孩子做个血常规、病原学检测,再对症下药,诊所凭啥能一上来就开抗生素?
3. 思维未转变:过去“等着患者上门赚药钱”的思维已经行不通了,现在诊所需要转变思维,从“被动治疗”转向“主动提供健康管理”。
同样,慢性病患者来看过一次病,诊所有没有建立健康档案,有没有主动回访?
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内部原因全中的西医诊所,可能需要尽快调整,下面给大家4个有利于提升门诊量的建议。

02

西医诊所

提升门诊量的4个建议


我们从“引流-转化-留存-分析”四个环节,系统性地提供建议。
1. 引流:用专业吸引更多患者
引入必要的检验设备,检验结果为诊断提供有力依据,增强患者信任,同时带来竞争优势以及新的营收点。
国家卫健委前不久明确放宽诊所检验业务限制,并支持小型化检验设备在诊所普及,诊所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引入血常规、甲乙流感检测、肺炎支原体检测、幽门螺杆菌检测等设备。
图片
ABC云检仪器
ABC诊所管家推出ABC云检仪器,设备免费投放,0基础10分钟上手,1台设备支持27个检验项目,想了解的老师可以点击:
重磅利好!国家卫健委:放宽诊所检验业务限制
2. 转化:从“单次治疗”到“健康管理”
针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推出“慢病管理套餐”,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记录诊疗数据,并提供长期用药指导、指标监测、生活方式干预等。
图片
针对失眠等亚健康人群,推出“健康调理方案”,有条件的诊所可结合中西医技术、疗程治疗、物理治疗等手段,打造特色专病。
3. 留存:提供优质诊疗服务
一是保证疗效,这个方面对医生的技术水平有比较高的要求,但是也不要忽略了有效的医患沟通,比如慢性病患者可能需要1-2个月才能看到疗效,医生在和患者沟通时就需要明确疗程以及阶段性疗效。
二是诊后服务要跟上,主动进行用药指导、患者随访、季节病预防通知,让患者感受到关怀,有利于留住更多患者。
图片
4. 分析:用数据说话
诊所门诊量需要用数据进行分析,在调整转型前,日均门诊量是多少,开始调整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门诊量是多少。如果有增长,再看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明显变化,是诊所做了什么调整之后有变化的。
图片
当然,还要结合营业收入复诊率等数据,综合分析诊所经营状况,用数据驱动决策。
以上功能截图来自ABC诊所管家,想了解诊所系统的老师,可以扫码咨询、安排免费试用。
图片
最后总结一下,患者减少已经不可避免,现在西医诊所要做的就是对照问题自查,之后尽快开始转型调整,实现新的增长。
你的诊所患者变少了吗?尝试过哪些改进?可以在评论区聊聊天~



图片


👇️点击“阅读原文”

申请系统免费试用

相关阅读

:
微信咨询
电话咨询
专人演示
想试试吗?ABC助您轻松实现智能数字化升级
3小时内将有专人与您联系,提供免费经营建议并进行产品演示。
试用
手机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