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所经营
基层医疗

卫健委连续发文!诊所的新赛道,已经铺开

你嗅到了吗?


短短两个月内,国家卫健委连续发布了两份关于“基层检验”的答复文件。


2025年7月,卫健委提到“破除基层检验政策壁垒。”,同时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数字化远程医学检验。


图片


2025年9月,卫健委再次提到“放宽诊所检验业务限制”“支持诊所与第三方医疗机构合作开展检验业务”。


图片


这两份密集发布的答复,既反映了社会对基层医疗检验业务的迫切关注,也清晰地传递出国家层面正在为此铺路开道的决心。


既然风向已明,诊所没有理由不把握这一机遇。



图片

1

开办检验业务的策略


长期以来,诊所由于无法开展检验业务,患者往往需转诊至医院,导致患者流失,诊疗能力受限。检验项目开放后,患者可在诊所完成全套诊疗,不用再为一张化验单多处奔波。


那么在具体业务开展上,诊所应采取哪些策略?



采取循序渐进策略

从最基础、需求量大的常规检验项目开始,如血常规、尿常规、血糖、血脂等,再逐步扩大检验项目范围。



结合自身定位选择检验项目

比如全科诊所可聚焦血常规、尿常规及慢病相关的血糖、肝肾功能等基础高频项目。专科诊所应围绕自身核心病种去选择,如妇科诊所可做阴道微生态、TCT及HPV检测;儿科诊所可侧重呼吸道病原快速检测,满足儿童急症需求,还可搭配生长发育的相关检测……



在选择设备时要考虑便捷性

● 能否一机多检:比如可以覆盖血常规、炎症/感染标志物、心血管、糖尿病等多个项目。这样项目多、体积小的设备,可适配不同诊所的空间与预算,检测成本也更低。


图片


● 能否全自动检测:设备最好能够自动上样、判读、结果上传、AI 报告解读。对于诊所医生来说,操作简单,效率也更高了。


图片


● 能否与诊所的信息化系统对接:检验结果需自动同步到诊所系统,患者可在小程序直接查询检验报告,这会大幅提升医生操作效率和患者就诊体验。



图片

2

开办检验业务需注意的风险


违规收入173元,被罚2万。


这是一家内科诊所因超范围开展医学检验科诊疗活动、任用护士开展医学检验的违法违规行为而受到的惩罚,可以说是得不偿失。


虽然规则在逐渐放开,但监管力度是越来越严了。以往那些偷偷开展检验项目,一遇到检查就把检验设备藏起来的诊所已经没有发展空间了。


那么,诊所要开办检验项目有哪些合规风险呢?



超范围执业

诊所开办检验科,需在执业许可证的诊疗科目中明确增加“医学检验科”,或根据地方规定单独申请检验科资质。申请时需提交检验科场地布局图、设备清单、人员资质等材料,经卫健部门审核后批准。



设备/人员不符合规定

如果自建检验科,就要拥有专门的、符合要求的采样窗口和实验室,并配备检验所需的设备和试剂;诊所开展检验项目,应确保每个医技科室至少应有1名相应专业的卫生技术人员。



信息化能力不足

卫健委先后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的通知》《全国医疗卫生机构信息互通共享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23—2025年)》和《关于进一步推进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的指导意见》等文件,持续规范医疗检查检验行为、推动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同时,也要求诊所与备案机关所在地诊所信息监管平台对接,及时上传执业活动等相关信息。如果检验项目的数据传不上去,就容易违规。


当然,多数诊所还是会因为简单便捷而选择与第三方合作,这种情况仍需注意几点:



第三方资质需合规

第三方机构应依法取得独立设置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并具有相关登记或核准的诊疗科目。



信息安全和患者隐私保护

诊所与合作机构之间的数据传输必须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防止患者信息泄露。



警惕样本管理风险

从样本采集、运输到检测完成,各个环节都可能影响结果准确性。要警惕一些第三方检测机构“层层委托”“转包服务”,影响样本管理的规范性。


图片

图源:无版权网站


检验项目的开放,远不止是增加一项服务那么简单。它正悄然重塑着诊所的价值链:从“中转站”变为“终点站”。医患之间也因此可以构建起更稳固的“信任闭环”。


站在政策的风口上,你的诊所开检验业务了吗?



图片

(除特殊标注外)

本文配图由ABC数字医疗云提供界面示例,

旨在帮助读者更直观地理解文意,供选型时参考。


图片

相关阅读

:
微信咨询
电话咨询
专人演示
想试试吗?ABC助您轻松实现智能数字化升级
3小时内将有专人与您联系,提供免费经营建议并进行产品演示。
试用
手机号